9月18日,为期3天的2020年(第十五届)青岛国际水大会在青岛圆满落幕。大会与水结缘十五载,旨在打造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的综合交流平台,已逐渐发展成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最有影响力和最专业的水行业会展。
北京赛诺膜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景隆在9月17日专题为“海水淡化技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上进行《基于海水淡化的赛诺超滤膜应用》的主题报告,与专家及业界人士共同探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分析赛诺超滤膜在诸多海水淡化实践项目应用中的性能优势。
同期,青岛国际水大会为更好地展示中国水行业工程技术案例,表彰行业解决方案和先进产品,鼓励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进行“水业中国星光奖”的评选,赛诺凭借在“山钢日照精品基地海水淡化项目”中超滤膜产品运行的性能优势,荣获嘉奖。
众所周知,通过海水淡化增加淡水供给已成为部分沿海城市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选择,也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战略措施。
海水淡化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主流方向是热法和膜法两个工艺。随着海淡产业的产品迭代、工艺革新,膜法海水淡化工艺凭借产能大、达产快、水质好、投入产出比高等优势,已成为目前最经济的海水淡化和高盐度苦咸水脱盐技术。
Scinor超滤膜凭借高通量、高强度、耐药洗的优异性能在膜法海水淡化的核心工艺系统中发力,使海水淡化的效率进一步提升,模块化的设计节省占地面积便于后期扩容,运营维护简单、清洗恢复能力强可节省初期投资成本,且大幅度降低耗能,综合效益优势突出。
目前,赛诺超滤膜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多个海水淡化项目中,如首钢秘鲁铁矿海水淡化、伊拉克鲁迈拉循环电站海水淡化、印尼BAU海水淡化、渤海新区阿科凌海水淡化、首钢京唐膜法海水淡化、山钢日照海水淡化等,总处理水量近60万吨/天。
此次获奖项目“山钢日照海水淡化项目”,赛诺超滤膜产品面对复杂的水质情况,可以经受高强度化学清洗和气水反洗,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并延长后续反渗透的使用寿命,超滤产水最终用于补充工业新水、一级反渗透产水,确保常规水资源不足时钢铁生产的正常运行。
于2018年投运的首钢秘鲁铁矿海水淡化项目,首次实现集装箱式模块化UF+RO双膜法工艺应用于大中型海水淡化领域,极大缩短现场土建及安装工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由拼搭、快速出水的设计理念。淡化后的成品水替代原有海水作为工艺用水,以解决原海水洗矿方中碱金属和氯离子含量过高的问题,提高了产品品质,帮助首钢秘铁获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赛诺超滤膜在海水淡化项目中的应用在整个海淡行业中起到引领意义,同时也对海水淡化综合利用产业产生巨大潜在影响。
据统计,山东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28个,产能37.6万吨/日,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山东省海水淡化产能将超过100万吨/日。由此可见,整个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反观超滤系统的应用,凭借明显运行优势将渗透到膜法海水淡化工艺的高速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
赛诺面对机遇,积累丰富的规模化应用经验,同时加大研发力度致力于打造海水淡化创新平台,大力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业界同行共同推动海水淡化关键领域的技术发展。
